
姓 名:
刘高川
性 别:男
学 历:博士
学 位:博士
职 称:高工
科研方向:地球物理观测技术
培养方向:灾害信息处理技术
社会兼职:无
教育背景:
博士(2013.09-2022.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方向:地磁观测技术;
硕士(2005.09-2008.07):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本科(2000.09-2004.07):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工作经历:
(1)2008.07-今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高工。
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
(1)国家重大工程,云南省巨灾防范工程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云南省发改委,国家级,云发改数字(2023)1111号云发改投资(2023)1122号、1254号),2024/01—,主持人,26390万元。
(2)中国地震局星火项目,地球物理专业设备网络通信协议研制与示范应用(XH243714B),2024/01—,主持人,20.13万元。
(3)中国地震局重大政策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地球物理监测站网现代化转型策略研究(CEAZY2024ZL02),2024/01—,主持人,2万元。
出版教材或著作:
(1)李正媛,熊道慧,刘高川.数字化地震地球物理观测仪器使用维修手册 电磁观测仪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21,第一版,ISBN:9787502850944.
(2)李正媛,熊道慧,刘高川.数字化地震地球物理观测仪器使用维修手册 形变观测仪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21,第一版社,ISBN:9787502850937.
(3)李正媛,熊道慧,刘高川.数字化地震地球物理观测仪器使用维修手册 地下流体观测仪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21,第一版,ISBN:9787502850951.
(4)李正媛,刘春国,王军,黄经国,刘高川等.地震地球物理台网背景场图像处理模型、软件系统及实例[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8,第一版,ISBN:9787502849962.
发表学术论文:
[1]刘高川,滕云田,庞晶源,瞿旻,杨正纲.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J].地震研究,2021,44(01):121-128.
[2]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geomagnetic interference event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Gaochuan Liu, Weifeng Shan , Jun Chen, Mengqi Che, Yuntian Teng,Yongming Huang.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已接收,待刊)
[3]刘高川,李正媛,王莉森,杨贤和,杨星,张文来.地震前兆台网观测仪器维修保障体系[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6,37(04):142-148.
[4]刘高川,李正媛,王建国,邹钟毅,叶青.地震前兆台网数据跟踪分析平台设计[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36(09):841-846.DOI:10.14075/j.jgg.2016.09.020.
张秀霞,刘高川,蒋延林等.地埋式地磁观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地震2022,38(01):131-141.
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王建军;赵银刚;刘高川;张素琴;何字飞;一种基于oracle L0B的高效压缩与读库方法,2022-0930,中国,CN201811315371.3(专利)
(2)刘高川;邹钟毅;王建国;地震前兆台网(站)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平台(V1.5),2015SR197665,原始取得,部分权利,2015(软件著作权)
(3)刘高川;王建国;邹钟毅;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产品产出系统(V1.0,2015SR201471,原始取得,部分权利,2015(软件著作权)
(5)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该软件应用于全国地震系统地球物理台网日常运行,是核心(其业务软件系统,实现全国台站、仪器信息的管理、数据自动采集、存储、交换、备份、监控和服务。他重要研究成果)
获奖及荣誉:
(1) 刘高川(4/5).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中国地震局,其他,省部二等奖,2015(膝云田;邓攀:王晨;刘高川;周克昌)(科研奖励)。
(2) 刘高川.中国地震局优秀青年干部,中地震局,2019。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gcliu@seis.ac.cn
办公电话:010-5995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