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彭小波
性 别:男
学 历:研究生
学 位:博士
职 称:副研究员
科研方向:震灾风险评估
社会兼职: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地震学会第一届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地震应急专委会委员和地震地质与地球物理专委会委员,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教育背景:
博士(2008.09-2011.06):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方向:强震动模拟分析与震害过程反演;
硕士(2005.09-2008.0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方向:地下结构抗震分析;
本科(2001.09-2005.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工作经历:
(1)2011.07-2013.10: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工程师;
(2)2013.11-今: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
(3)2018.01-2018.12: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力学与声学试验室,访问学者;
(4)2019.09-今:防灾科技学院,副研究员。
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强震动记录的地面变形和震源过程研究(编号:51208234),2013/01—2015/12,主持人 ,25万元。
(2)江苏省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郯庐断裂带江苏段设定地震及其对我省强震动影响研究(编号:BE2014731),2014/07—2017/06,主持人,42.5万元。
(3)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场地类别划分及地震效应研究(编号:XH16014),2016/01—2017/12,主持人,25.5万元。
(4)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郯庐断裂带苏鲁段震源过程复杂性对我省强震动影响研究(编号:BRA2017501),2018/01—2019/12,主持人,3万元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大地震渭河盆地地震效应研究(编号:51078337),2011/01—2013/12,参与(第3),38万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强震动观测的山体地形效应研究(编号:51308118),2014/01—2016/12,参与(第4),25万
(7)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我国东部陆地及近海地区背景噪声源的定位与特性研究(编号:XH191002),2019/01—2020/12,参与(第2),18.1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
(1)Zhang X, Peng X, Li X, et al. Seismic effects of a small 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ground motion records from aftershocks of the 2008 Mw7. 9 Wenchuan, China earthquake[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20: 104257.
(2)刘恒,潘阳阳,彭小波,张鹏.两种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对比[J/OL].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2(02):214-222.
(3)彭小波,章小龙.城市三维复杂场地地震效应.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4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9.8
(4)李细兵,熊振,范小平,陶小三,彭小波.福建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三维速度结构及构造意义[J].地震地质,2019,41(05):1206-1222.
(5)王恒知,俞言祥,何斌,彭小波,詹小艳,朱升初.高邮-宝应4.9级地震地面运动特征分析[J].地震地质,2018,40(06):1349-1361.
(6)章小龙,李小军,周正华,彭小波.武都盆地效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J].振动工程学报,2018,31(05):811-820.
(7)Zhang X, Li X, Zhou Z, Chen G, Peng X, Lu M.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in Wudu Basin[C]//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MSAM2017). Atlantis Press, 2017.
(8)鄢兆伦,彭小波,李曙光,洪海春.九寨沟7.0级地震松潘至九寨沟震害特征及分析[J].中国地震,2017,33(04):626-638.(通讯作者)
(9)洪海春,李曙光,彭小波,鄢兆伦.九寨沟7.0级地震甲蕃古城震害特征研究[J].中国地震,2017,33(04):639-646.
(10)章小龙,李小军,周正华,陈国兴,彭小波.三维复杂山谷地形SV波垂直输入地震反应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7,60(07):2779-2790.
(11)刘必灯,王伟,彭小波,周正华,于淼.SV波入射下断层参数对地表地震动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37(01):25-32.
(12)彭小波,杨伟林,洪海春,瞿红梅.输入基底对深厚土层地震反应影响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37(01):33-38.
(13)彭小波,章小龙,李小军,洪海春,杨伟林. 复杂地形地震反应中峰值位移分布特征研究.第2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6:6.
(14)彭小波,李小军,刘泉.数字加速度记录基线校正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S1):142-147.
(15)洪海春, 彭小波, 毕雪梅. 场地液化震害定量研究及其应用[C].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6:189-198.
(16)LIU Bideng, WANG Wei, PENG XIAOBO, ZHOU Zhenghua, YU Miao,CHENGLina,Influence of Weihe Fault Scarp on Ground Motion in Wenchuan Earthquak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15,8(6):2956-2966(EI)
(17)Xiaobo Peng, WeiLin Yang. Comparison of deep soil deposit seismic response with three basementmodels[J]. Progress in Civil, Architectur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IV, 2015: 489-492
(18)洪海春,刘建达,彭小波,毕雪梅.场地液化震害的影响因素探讨[J].国际地震动态,2015(09):162.
(19)彭小波,洪海春,迟明杰.扬州4.9级地震破裂参数与强震动的经验估计[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33(04):475-480.
(20)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2(05):40-42.
(21)彭小波,李小军.汶川地震强震动地面倾斜研究[J].地震学报,2012,34(01):64-75+127.
(22)彭小波,刘浪,李小军,孙平善.汶川地震中建筑物震害和地震动参数相关性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19(04):574-582.
(23)彭小波,李小军,刘启方,刘必灯.汶川地震中建筑震害衰减特征及抗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03):27-32.
(24)彭小波,李小军,刘启方.基于强震记录估算同震位移的研究进展及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1,27(03):73-80.
(25)彭小波.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汶川地震中主震和余震地面倾斜分析[C].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2010:70-72.
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26)彭小波;章小龙;付海清,三维场地粘弹性人工边界自动施加系统V1.0,软著登字第1947030 号,2017年7月
(27)彭小波,章小龙,刘恒,付海清, 三维场地地震反应后处理系统V1.0,软著登字2136746 号,2017年9月
(28)彭小波,章小龙, 三维大型复杂场地有限元自动建模处理系统软件V1.0, 软著登字第2250198 号,2017年12月.
获奖及荣誉:
(1)入选第4、5期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3层次,2013年,2016年
(2)入选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2016年;
(3)入选中国地震局骨干人才,2019年;
(4)李小军、刘爱文、赵雷、侯春林、周国良、李亚琦、黄蓓、崔成城、彭小波
断层错动地面变形和破裂及其对埋地管线的影响,2010 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中国地震局, 2011 年8 月,
(5)刘如山、李小军、邬玉斌、卢滔、彭小波,地形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2010 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中国地震局, 2011 年8 月,
(6)王恒知,朱升初,詹小艳,李细兵,彭小波,基于强震动台网的地震动强度速报研究, 2019年度江苏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江苏省地震局,2019年8月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xiaobo_peng@163.com
办公电话:025-8428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