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必灯 男,湖南人。工学博士,土木工程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现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和2011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震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和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分别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6-7月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s)进行桥梁强非线性数值模拟合作研究;2017年1月至今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土木工程系进行铁路桥梁动力性能评价合作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及动力性能评价、局部场地近场强地震动模拟、建筑结构强震破坏机理及抗倒塌方法研究、结构振动测试及动力特性参数识别、低成本振动采集系统研发。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断层场地效应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中央高校青年基金项目《跨断层桥梁地震反应研究》和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建(构)筑物倒损模型研究》子课题《强震下城市隔震高架桥限撞抗倒方案研究》;曾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强震动观测的山体地形效应研究》、《基于强震动记录的地面变形与震源过程研究》、《斜交梁桥地震破坏机制及减震方法研究》、《地震波-孔隙介质含水层相互作用对井水位的影响研究》。现主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青年项目《高层剪力墙结构墙肢压溃机理研究》、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项目《高层剪力墙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现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层RC框架结构抗倒塌加固方法研究》、《基于动态离心模型及数值模拟的河谷场地放大效应研究》、《基于地基和基础减灾分析的强震断裂避让距离研究》、《基于保险丝理念的摇摆-自复位双层桥梁排架墩抗震设计理论》、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采用ECC的跨海桥梁RC桥墩抗震能力提升技术》。曾负责完成重大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项目10余项,城市桥梁抗震性能评价近百座,并参与多项地震观测台站选址、建设、组网及数据处理工作。截至目前,在国内外地震工程及动力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振动与冲击》、《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地震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地震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防震减灾工程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21篇。
培养方向:防灾减灾工程
研究方向: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及动力性能评价、局部场地近场强地震动模拟、建筑结构强震破坏机理及抗倒塌方法研究